工業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,由于水分蒸發、風吹損失等情況使循環水不斷濃縮,其中所含的鹽類超標,陰陽離子增加、pH值明顯變化,致使水質惡化。
而pH值和營養成分有利于微生物繁殖,冷卻塔上充足的日照更易滋生藻類。本文整理了關于工業循環水的實用運營指南。
循環水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
① 水垢
由于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,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,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淀。常見的有碳酸鈣、磷酸鈣、硅酸鎂等垢。
水垢的質地較致密,大大降低了傳熱效率,0.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%。
② 污垢
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、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、泥沙、粉塵等構成,垢的質地松軟,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,縮短設備使用壽命。
③ 腐蝕
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,主要是電化腐蝕,產生的原因有設備制造缺陷、水中充足的氧氣、水中腐蝕性離子(Cl-、Fe?+、Cu?+)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,腐蝕的后果十分嚴重,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、輸水管路設備報廢。
④ 微生物粘泥
因為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、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,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、發臭、變黑,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,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,設備腐蝕加劇。因此循環水處理必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。
以上問題致使循環水系統無法長期穩定運轉,影響生產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,而控制微生物的危害,是首先需要關注的。
測量循環水中微生物動向
可通過以下化學分析項目進行測量:
① 余氯
(游離氯)加氯殺菌時要注意余氯出現的時間和余氯量,因為微生物繁殖嚴重時就會使循環水中耗氯量大大地增加。
② 氨
循環水中一般不含氨,但由于工藝介質泄漏或吸入空氣中的氨時也會使水中出現含氨,這時不能掉以輕心,除積極尋找氨的泄漏點外,還要注意水中是否含有亞硝酸根,水中的氨含量最好是控制在10mg/l以下。
③ NO?
當水中出現含氨和亞硝酸根時,說是水中已有亞硝酸菌將氨轉化為亞硝酸根,這時循環水系統加氯將變為十分困難,耗氯量增加,余氯難以達到指標,水中NO?-含量最好是控制在小于1mg/l。
④ 化學需氧量
水中微生物繁殖嚴重時會使COD增加,因為細菌分泌的黏液增加了水中有機物含量,故通過化學需氧量的分析,可以觀察到水中微生物變化的動向,正常情況下水中COD最好小于5mg/l(KMnO?法)。
循環水中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,如果在微生物造成危害之后再采取措施,往往事倍功半。
因此,事先全面監測循環冷卻水的微生物情況十分必要。